J9九游”,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。那里有很多的历史遗迹,有的在岁月变迁中变成了尘土,有的历经风吹雨打却依然留存了下来。在郑州市东史马村,有一处占地面积达4亩的老宅子,据说距今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
当地人都知道这处老宅子,他们称它“大门楼”。2007年,有开发商看中了东史马村这块地方,计划拆了重建,大门楼也被列入了拆迁计划。
大门楼是老任家祖上传下来的,这一代的主人是任金岭老人。按照当时的拆迁方案,大门楼如果被拆,任金岭一家可获得上亿元的拆迁款。然而,任金岭老人却死守着大门楼,拒绝拆迁,并且放话:即便给他一百个亿,不能拆就是不能拆。
衣着朴素的任金岭老人,看上去经济条件并没有太好,面对上门做工作的拆迁办工作人员,言语之间却是如此的豪横。他是真的视金钱如粪土?还是想趁机谋求更多的赔偿金呢?
大门楼是一个二进式的大院子,青砖灰瓦、木窗石凳,处处透着古风和旧意,院子里一共有48间房屋和10座藏书阁。院子始建于距今二百四十多年前的乾隆年间。随后又不断扩建和完善,直到道光年间才算真正竣工。
大门楼的第一代主人,据说是乾隆年间的四品官员。原本他家只是农户家庭,科举高中之后,一路官运亨通。任家祖上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兴盛起来,在自己的老家兴建了一套大宅子,这便是大门楼的前身。
随后直到晚清末年,任家一直人丁兴旺,并且代代都有能人出世,圣恩经久不衰。也正是如此,任家的老宅子不断扩建,规格越来越高,占地面积也越来越大。逐渐形成了大门楼的规模,并一代一代留传下来。
如今大门楼住宅的大门上,还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大牌匾, 据说是清朝道光皇帝御赐的。牌匾上书四个大字:“辅翼国政”。能获得如此美誉,可见任家祖上在皇家心中的位置。
任家发展到巅峰,是在太平天国年间。那一代任家的掌权人是任德润和任德馨两兄弟。因号召民众抵御捻军有功,两兄弟深得上位者的器重,官运亨通、手握实权。任家在那个时候是远近闻名的大家族,大门楼也被扩建成了一座七进的大院子,占地面积30余亩。
那个时候的任家,丫鬟仆妇成群,新进门的小丫头在大门楼里迷路也是常有的事儿。家里主子们吃的穿的也都是极其讲究的。如今透过大门楼里门窗木雕上的精雕细刻,也能窥见一二。
只可惜,随着清朝的衰亡,繁荣昌盛了上百年的任家也逐渐失去了依靠。到了民国时期,军阀割裂,到处都是战火纷争不断,任家后辈也失去了在官场上的位置。好在祖上留有基业,后辈们拿着银子转战商界,想谋求新的发展,却未能碰上好的机缘。
任家就此没落下来,一大家子人只守着祖产度日。为了维持开支,田地和宝物都被变卖了大半,后来战争时期,又被迫半卖半送,给出去一些。
等到新中国成立的时候,任家的祖业已经所剩不多了。响应国家号召,参与分田分地,祖宅和田产大部分都分给村里的农民。只留下了如今这座二进院落的老宅子,供一家人居住。
大门楼的变迁,当地的某些老辈人还是听说过的。虽说大家如今还是习惯性地称呼任家老宅为“大门楼”。如今的大门楼与曾经辉煌一时的大门楼真的相差甚远,大门楼如今的占地面积还不及它巅峰时期的八分之一。仅这一项,就可以想见任家祖上的繁荣和兴盛。
任金岭老人出生的时候,任家已经没落了。但他打出生起就生活在大门楼里。小时候听着自己的爷爷辈讲起任家祖辈当年风光的样子,人人眼里都闪着光亮。老宅子偶尔也会出现破损,爷爷就带着父亲一起去修补。
后来爷爷去世了,任金岭老人便跟着父亲一起学习修缮和维护老宅子的手艺。半辈子过去了,任金岭老人几乎摸遍了院子里的每一块青砖和每一处栏杆。再后来,父亲也不行了,大门楼被交到了任金岭老人的手中。
2007年,正是他接过大门楼的第一年,没想到就迎来了拆迁的消息。大门楼是任家祖祖辈辈的荣誉传承,历经了二百多年的风风雨雨。作为大门楼的现任守护者,任金岭老人岂能眼睁睁看着它化为灰烬?
当初任家祖上选择在东史马村建造大门楼,想必是看中了那里的风水。初建时的大门楼,周围都有哪些建筑,历史已经不可考。如今的大门楼,东边是繁华的商业街,西侧是郑州的两大知名学府。
这样绝佳的地理位置,极具商业价值,因此,开发商对这一块是志在必得。在他们眼中,大门楼不过是一座青砖脱落、木门斑驳的老宅子。只要筹码加到位,任家人就没有理由拒绝拆迁。
可偏偏大门楼的主人,任金岭老人,死守着宅子,甚至扬言:即便给他一百个亿,不能拆就是不能拆。开发商也急眼了,项目早一天完工,投资就可以早一天变现。任金岭老人这么倔强,一副誓死守卫的模样,开发商也放了狠话,他们警告任金岭老人不要胃口太大。
大门楼正好处于整个东史马村的中央部分,占地面积又大,倘若不能拆除,那么整个重建计划将被推翻。而且,即便设计图纸可以更改,但是4亩地的面积,可以建成的新房又何止几十套?大门楼若不能拆除,整个重建项目将大大缩水,利润也将骤减,这显然是与开发商的本意相背的。
既然任金岭老人那里没有商量的余地,开发商转换思路,多次和当地政府商议,意欲能获准“强拆”。与此同时,开发商也对任金岭老人的儿孙辈进行了各个击破,让他们一起规劝老人家同意拆迁。
老宅子虽然承载着一家人的回忆,但年轻人更愿意住进实用性和舒适性都更好的新房子。而且,老宅子一拆,每个人都能分到一笔巨额赔偿金,生活水平立刻就能得到大幅度的改善。再说,万一被官方批准强拆,那更加得不偿失。九游J9 九游会国际